著名艺术家宋卫哲官方网站  
首页 简介 艺术年表 新闻 作品欣赏 作品展卖 相册 给我留言 与我联系  
 作品分类
宋卫哲中国画作品
网站分类:
中国画
     山水
 相册
宋卫哲中国画作品
 站内搜索
关键字:
类别:
 
 服务公告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加微信联系我们
 新闻详细信息
宋卫哲艺术观点
时间:2010-7-4 13:37:00 点击次数:4279

符号?还是精神?
——藏族题材人物画创作之我见
宋卫哲
[内容摘要]将原生态性与民族、社会、文化等概念的联系,用审美的、艺术的思维来观照少数民族题材人物画创作。其意义重在以人文传统和人性品格,解读藏族题材对人物画家施以影响的稳定性,体现和证明了藏族题材的最终呈现不是一种符号,而应当是一种精神的建构。
[关键词]符号;精神;藏族题材;人物画创作

在中国人物画创作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少数民族传统美术和以少数民族题材为创作内容的作品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程度远远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因此,对于少数民族题材人物画的创作与研究,必将充实和丰富中华民族美术史的内容和内涵。其理论研究的深入拓展也必将有利于推动当代中国少数民族题材人物画的发展与创新。
当代,以“藏族题材”为创作主题的中国人物画作品屡见不鲜。画家与理论家在阐述这一主题时所运用的理论、观点、和艺术语言也各有侧重。纵观藏族题材人物画创作与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本文试图运用美术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来考察、探究其符号意义与精神取向。这一立论,不仅对少数民族题材人物画创作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有助于我们通过再次认识这一课题特征,更深层次的推进理论研究的目标,以期达到以理论指导艺术创作实践的现实作用和意义。

藏族题材作为中国人物画的审美对象与表现对象之一,既有与其它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相同的共性,又具有极为鲜明的个性,其艺术形象与艺术语言所呈现的原生态性和丰富性,成为每一位少数民族人物画家执着的追求。
藏民族主要聚居在以青藏高原为主,甘、蜀、滇等地区为辅的广大西部地区。藏民族的文化、习俗、宗教和政治与藏区域的自然生态、地理地貌共同构成了藏民族生理、心理上的特殊气质与风貌。这种客观的地域自然性和历史人文资源的原生态,自然造就了藏民族勇敢、强悍、勤劳、淳朴的民族独特性。历经变迁,最终形成了藏民族的人文状况和文化品格,使其艺术表现与审美情趣独具魅力。当艺术家为艺术而寻找生活之时,他们的目光注视到了藏民族。并由此生发了他们艺术创作的基点。
从最初的“猎奇”浮躁期到现阶段的“自觉”稳定期,因深入藏区、深入藏民族,这一题材所发生、发展的人物画创作各个阶段,在某一方面忠实记录了中国少数民族题材人物画创作探索和继承的历程。这一题材的美术创作在几代画家的不懈努力之下,已呈现出多种艺术风格、多种艺术语言比肩共进,水墨与重彩共展风姿的艺术面貌。从突破到完善,当代藏族题材人物画创作正逐步迎来一个文化觉醒与艺术自觉的新型探索时期。


以绘画本质而论,当代藏族题材人物画创作在主观(画家)与客观(题材)的精神契合之间还存在“冷”与“热”的不足与反差。
所谓“冷”——藏族题材在成为画家观照的对象之初,“重技轻理”的现象就一直存在。技法上的不断更新并不能掩饰作品的空洞与苍白。藏族题材作品频繁出现在各级各类美术展览之中,却难得一见有深度、有力度的优秀之作。某些作品总给人以“千人一面”之感,泛泛停留在众所周知的表象上:藏女、牧场、牛羊。原本典型化的形象成为一种“大众化”,艺术创作几乎固定成为一种既有模式,成为一种僵化的“符号”。诚然,在藏民族的现实生活之中,某些特定服饰、场景、情节是不可或缺的,但当我们透过这些所谓的表象,藏民族那指向生命与心灵之美的精神,同样也能够被赋予某种艺术审美取向。我们呼唤那更接近于藏民族本体,更加纯粹的艺术作品。
所谓“热”——藏族题材大量出现在中国美术的多个艺术种类,这种表面上的“繁荣”,一方面,凸现了广大人物画家对于藏民族现实的关注,另一方面也使得这一题材成为一部分“伪艺术家”人物画“创新”的温床。随着二零零六年七月一日青藏铁路的全线通车,会有更多的艺术家去藏区采风,这种采风会是几天?几月?还是几年?乃至一生!停留于表层的“热”远非那些追逐“时尚”的“艺术家”所能用一生承受的。现任西藏文联副主席、西藏美协主席的韩书力先生正是这样一位正在用一生去阐释藏民族以及藏地的不懈画者。其艺术理念与实践,充分而有力的说明了:艺术深入生活,应当是长期的和不懈的真诚投入。
回顾,已逝中国画家李伯安作品《走出巴颜喀拉山》:画面凝重、严谨,透过外在形象与内在气质的有机把握,展现给观者的不仅是精实的造型与笔墨,更为重要的是作品传递出一种更为纯粹的艺术旨趣与意境。反映的正是他长期对藏民族及藏区生活的深入理解与感悟,较好的传达了一个真正人物画家对生活对现实的观照。只有这种真情实感的对待生活,艺术情感才能真实,才能达到艺术与生活情景交融的感人境界——精神。
围绕藏族题材人物画的发展、创新这一立论,它所承继并紧密依存联系的是整个中国少数民族题材人物画发展、创新的统一体系。围绕这一理论所构成的审美与表现、生活与创造都应具有中国人物画精神的内核。而对于生活深入程度的深与浅,无疑是反映这一精神的原始基点。

石鲁先生在谈到生活与艺术创作时,曾说:“画蒙生活为营养,生活籍画以显精神。画者当吃进生活然后吐出艺术,若牛吃草而产乳也。从生活到艺术自有一番内功,非以模拟为能,如实为真。盖如实之实,小实也;模仿之能,小能也。而艺之为艺,乃在大真大实,至情至感,上分高下、深浅、邪正矣。”
人物画的主题是人,表现人生的丰富性,人性的丰富性,体现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上的宇宙精神与人格精神。无论何种表达方式和艺术语言,画家基于生活、经历、艺术素养、个性特征的不同,在处理题材、驾驭题材、描绘形象,和运用艺术语言等来反映和阐释作品都各有特色。丰富多彩的藏民族现实生活,也只有通过多种独特风格的作品才能在绘画中得到广泛的反映。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到:“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此种境界,同样适用于藏族题材人物画创作之中。
在人物画创作中,若简单的以注明民族属性为荣,认识显然过于肤浅。以概念化的人文风貌来演绎一民族精神,就失去了艺术之所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的艺术法则。藏族题材所汇聚的多个元素不是一种符号而是一种境界、一种精神。是画境亦是心境。画家只有透过风情再现的表象,艺术作品方能进入与艺术心灵契合的内核。
谈中国画的发展,讲人物画的创新,寻求艺术灵感的初衷,对于藏族题材人物画创作而言仍面临着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方面,无论在创作观念、形式语言、审美对象以及工具材料等诸多方面,中国画都在进行着深刻的变革。另一方面,面临的问题也预示着我们可以有更多选择的机会,对于每一位致力于藏族题材人物画创新的艺术家来讲,只要我们真正地把握住符号与精神的本质区别,谁都有可能在这一题材的基点上掘进和获得突破,并在这一变革进程中留下无愧于时代的画迹。


参考文献:
[1]《藏族美术史研究》  安旭 编著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1988年12月第1版。
[2]《西藏非常视窗》韩书力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4月第1版。
[3]《美术概论》王宏建、袁宝林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年7月1版。
[4]《民族艺术与审美》刘一沾主编 青海人民出版社 1994年12月1版。

友情链接中国美术协会网 |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网 | 书法家王运涛官方网站 | 画家田小东官方网站 | 画家赵子忠官方网站 | 画家史贵仁官方网站 | 画家蔡元甫官方网站 | 画家赵慧斌官方网站 | 画家杨仕芳官方网站 | 书画家曹大经官方网站 | 画家刘素丽官方网站 | 书画家孙东旭官方网站 | 画家齐建民官方网站 | 画家刘峰官方网站 | 画家张丽官方网站 | 画家彭廷龙官方网站 | 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边杰官方网站 | 油画家黄艺豪官方网站 | 画家李国兴官方网站 | 画家王洪祥官方网站 | 邱楚莲官方网站 | 画家汪国岛官方网站 | 油画家李宾官方网站 | 画马名家刘院明官方网站
首页 | 简介 | 艺术年表 | 新闻 | 作品欣赏 | 相册 | 留言 | 与我联系
管理助手 | 免责声明
点击次数: 76199
songweizhe.zgmx.cn | 著名艺术家宋卫哲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