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来到中国美术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商铺建站 | 艺术家建站 | 美术企业建站 | 艺术通 | 管理助手 | 设为首页 | 添加到收藏夹 |
中国美术网
搜索排行榜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美术鉴赏课中的“动”与“静”

时间:2013-11-5 10:29:49 点击次数:4867
                                                             四川成都.新都香城中学.钟建平

内容摘要: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新的面貌,新的形式,新的要求,但毕竟是静态的和客观的。我觉得应该让学生和老师在“静”的对象面前学会“动”起来,即通过动手、动眼、动口、动脑、动心、动情与美术鉴赏活动规律有机结合,激发老师教学灵感和学生兴趣,即“六动”学习法,帮助学生发现、理解作品的内蕴,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美术鉴赏 动眼观察 动口描述 动脑诠释 动心体验

背景资料
       回顾高中美术课堂走过的历程,《美术鉴赏》是其中永不退色的内容,也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欣赏-评述”的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和延伸。改高中“美术欣赏”课为“美术鉴赏”课,其旨在要求高中生通过“美术鉴赏”内容系列学习,不仅能欣赏一些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同时也能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鉴赏享受,并能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美术鉴赏在具体要求上,比美术欣赏要求更高一个层次,“是判断美的一种能力”(康德《判断力批判》),是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鉴别的过程。
       尽管新修订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设置了“美术鉴赏”内容系列,与以往课程设置存在一定差异,但美术鉴赏活动有其共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形式到内涵的探索这一过程。根据这一规律,经过近一年的时间,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尝试总结了“六动”的教学法,即“动手参与、动眼观察、动口描述、动心体验、动脑诠释、动情甄别”。在美术鉴赏课中逐步激发学生兴趣,努力培养学生动手、动眼、动口、动脑、动心、动情的鉴赏习惯,让学生“动”起来,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好地帮助学生发现、理解作品深遂而复杂的内蕴,培养学生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如何实施“六动”教学法,下面结合十九世纪法国画家米勒《拾穗者》具体阐述这一教学过程。
一、动手参与
一、动眼观察
       有科学家研究表明,在人获取得的信息中,有80%以上是依靠眼睛观察所得的。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既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有目的地观察,也可以让学生进行独立地创造地观察。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放在视觉能力的培养上,让学生动眼观察,从美术作品上猎取较多的信息。如在鉴赏《拾穗者》一画时,学生可以借教师提示的问题进行仔细观察。首先是提示学生观察作品的内容,例如从作品中看到了什么?还有些什么?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其次是让学生在作品的色彩、:陶图、材质肌理、线条等美术语言上有目的地观察,如《拾穗者》中的色彩是什么色调?反映怎样的环境?在构图的安排上什么特别?……通过教师提示学生对作品内容和美术语言的仔细观察,这对理解作品本身内容和作者意图极有帮助,有效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二、动口描述。
       让学生动口描述,是在学生动眼观察后,将作品中所直接看到的东西进行直接陈述。在这阶段暂不顾其含义和价值判断,只概括地说出主题或叙事内容,指出显而易见的形象,辩认构成的物料、工具等,以客观的语言来描述所见,取得对作品初步的印象,使学生产生对作品的好奇心。如《拾穗者》一画,教师可以这样提示学生描述:师:从这幅中看到了什么?
生:三个农妇在拾麦穗。
师:怎样的农妇?什么环境?什么动作?
生:三个衣着朴素的农妇在收割过的土地上捡拾遗留下的麦穗,其中两个农妇正在弯腰捡拾,一个手起一个手落,另一个农妇手撑在膝盖上稍事作休息,但眼睛还看着地面。
师:还有哪些景物?
生:远处有一群正在收割和正在把粮食装上马车的人们,画面上角有一个骑在马上用手指着人们收割的监工,再远处是几排农舍。
       学生经过教师的引导提问,对作品的观察就更仔细,描述也更详尽了,这对下一步诠释作品本身内容和作者意图有极大帮助。
三、动脑诠释
       动脑诠释是学生在动眼观察、动口描述的基础上,运用想象力诠释所见形象,其主观的诠释须根据眼见的客观事实。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先把观察的现象进行客观分析,将各种现象综合起来,成为整体的感性的经验,大胆推测美术作品的含义,探究美术家通过作品所表达的观念。教师可以提出的问题是:作者表达什么?
       他用什么手段、方法、形式来表现的?
       探究作者所要表达的观念,一是从内容途径上去探究;二是从形式角度去探究。我们都清楚,有什么样的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形式。如《拾穗》表现的是三个贫穷的农妇在麦地里急匆匆向前弯腰拾穗的情形,她们衣衫褴褛,累得直不起腰来,只是为了捡拾几棵遗留的麦穗,而大批的粮食都归于地主粮仓,看了不禁让人产生同情,也对她们的生活产生忧虑。从艺术形式角度看,三个农妇一字排开,地平线超过了她们的头顶,并用柔和的笔触,塑造出三个农妇厚实的身体,与远处的麦垛的虚泛形成对比。从色彩看,虽然是金色的暖调子,象征丰收,按理是喜悦之心情,但三个农妇却没有呈现欢乐的气氛,相反,更衬托农妇生活的艰辛、贫苦。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同时也应提供作品的各种背景资料:米勒(1814--1875)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受虔信宗教的祖母影响,性格温柔敦厚,章年生活艰苦。《拾穗者》完成于1857年,当时法国社会政治动荡不安,革命风暴此起彼伏,而法国农村正处在封建宗教法制剥削的最后年代。其时资产阶级革命轰轰烈烈,农村中的地主阶级却依然耀武扬威。作品表现的正是这种精神状况,是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
四、动心体验。
       动心体验是对作品造型、构图、色彩、质材、肌理、线条等画面形式和内容进行自我体验。美术在很大程度上说,是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仅凭教师口头传授,而没有学生亲自参与和体验,学生是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的。新修订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中,鼓励学生用文字描述、表演、造型等多种方式表达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但由于个人的感官能力、经验及喜恶性向都有差异,每个人对艺术作品的体验将会带有个人的主观性,这是很自然的事,教师不必强求学生所感相同,应让学生忠实地发表自己的情绪体验。如《拾穗者》一画,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模仿”的教学方法,体验三个农妇的贫苦生活而产生“同情”;体验地主骑在马上指挥着人们收割而产生一种“愤慨”;对金黄灿烂的秋天景色,体验为对劳动人民朴实品格的“赞美”:超过三个农妇头顶的地平线,让人体验到“焦灼、沉闷、单调、忧虑……”。这些体验的感觉往往是糅杂在一起的。对美术作品的动心体验,加深了学生发现、理解作品深邃而复杂的内蕴,有助进一步对作品作出判断和鉴别。
五、动情甄别。
       动情甄别是要求学生判断作品的价值,根据自己的情绪体验,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甄别作品的优劣得失,辨析视。觉语言效果是否适当传达主题内容?作者的技巧是否成熟?能否发挥物料特性?等等。这一过程是要求学生经过理性分析后,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这一环节要尊重学生对作品的判断,让学生“畅述心曲”,“直抒胸臆”。常言道:“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通过学尘自己的欣赏、诠释、体验和讨论,学生对美术作品见智见仁,会产生各种不同看法和评价。由于学生受经验、认识能力所限,有些评价也许幼稚、肤浅或不全面,但是要是认真的,是真实的体验,教师应予尊重和认可。如《拾穗者》一画,有的学生说喜欢作者厚实的造型,有的喜欢金灿灿的色调,有的喜欢秋天的空旷,有的喜欢农民的贫穷与地主的丰收形成的鲜明对比……各不相同,各抒己见,引导学生发表源自内心的观点、感受,鼓励学生以创新精神从多角度理解作品,积极探索,勇于实践。
教师在这一阶段也可以让学生写写一些鉴赏心得小文章,并在学生中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印证学生之间观察、诠释、体验、甄别这些过程中的看法、感受,有助于学生扩大知识视野、学会沟通、共同参与。当然,教师在最后阶段作出综合讲评总结也是鉴赏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的讲评总结起着一定的导向性、权威性,既对作品作出恰当的评述,也对学生的鉴赏活动过程作一个综合的评述和肯定。
       总之,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实施“五动”教学法,是根据艺术作品的鉴赏活动规律和经过近一年的教学尝试的结果,能为学生所接受和欢迎,在课堂中能让学生眼、口、脑、手、情绪都“动”起来,调动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激发学习兴趣,也是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和综合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

附:教学流程图


主要参考书目: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潭沛荣 《美术欣赏教学》 香港教育学院2 00 0年版
陆振权 《高中美术欣赏课中的“八字教学法”》 湖南出版社
 
 资讯排行
    恭贺原生态山水画派创始人一-贾雨荣...(1616次)
中国艺术名家典范—建国75周年艺术...(1108次)
《景秀世界·瓷名天下》-- 李志松陶...(1045次)
新邵:国防润童心 共筑强军梦(957次)
中国艺术名家典范:建国75周年艺术...(868次)
 最近展览
·艺无止境——中国当代名家书画艺术大展 京津新城温
·转角——芳之陈艾美人画展 中关村盘古
·梁书、梁西江书画传承作品展 江西省美术
·『筑梦新征程』郭雯师生八人画展 深圳书画艺
·我和我的祖国---惠州画家画惠州作品 中国画学会
·“清风徐来”韩昊山水作品展 爱国路东湖
·2017年中国国家一级美术师郑世武画 浦东新区世
·“象外追维”谢增杰大写意花鸟画展 红桥北大街
·“行一带一路,品墨韵中华”-全国美术 中国国家画
·痕迹:2017瞿顺发水彩画画展 广轩路29
·信笔游之——方广智访问学者山水画作品 中央美术学
 
关于中国美术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法律声明 | 服务条款 | 隐私声明
授权者版权所有©2024
电话:010-62873646 传真:010-62873646 电子邮箱:kefu@meishujia.com.cn 联系QQ:2516323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