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来到中国美术协会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商铺建站 | 艺术家建站 | 美术企业建站 | 艺术通 | 管理助手 | 设为首页 | 添加到收藏夹 |
中国美术协会网
搜索排行榜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从“道”、“四品”说起——同马西京先生画作一席谈

时间:2008-6-17 15:10:43 点击次数:5792

从"道"、"四品"说起
 --同马西京先生画作一席谈
大  音


    谈画是个大课题,有时候真是说不清,道不明。正如"道",许多人百思不得其解,有的却认为能用语言表达清楚的就不是永恒的"道"了。我同马西京先生(以下称先生,南京到北京先生是高称)谈画就从这儿谈起。
    先生说,老子在《 道德经》中关于"道"的论述已经够彰显了,只不过读的人不留意罢了。开篇第一章就谈:"道"非"常道",是什么呢?第三十九章说"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这里谈的"道"为"一",《易》中谈的"一"为太极。《道德经》第一章中又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用符号表示,"无"即"0","有"即"一",《易》中将"0"称为无极,无极生太极,太极生阴阳,阴阳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即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讲的是,"无"是天地生成之始,"有"乃孕育万物之源。这里将"道"阐明得够清楚了。《道德经》第四十章谈到"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第二章又谈到"有无相生"。第二十五章谈到"道"与人、天、地、自然的关系。"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的"法"即取法之意。也就是说,画作要取法自然,有的人提出要"师法自然",既然已"以自然为法",又何"以自然为师"呢?所以说,有些口号是不能盲目提的。
    第三十九章第三段讲了"道"与"德"的关系。"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也就是要"以人为本"。最后指出,"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硌硌如石。"意思是,因此,不追求美玉的尊贵华丽,而却象磐石那样坚实、不张扬。职位、头衔不能给人以智慧,只能给人提供一个实践的机会。职位、头衔不是艺术价值的代名词,有时会成为束缚艺术发展的羁绊。
    让作品说话,让艺术生辉,让"道"得以恢弘、光大,步入"众妙之门"!
    至于"四品"之说,有人说只有"似又非似"才是佳作,还有人提出一些"似与非似"的理论,这在创作画的过程中以及评论画作的优劣中又该如何对待呢?
对于画作,"似又非似"的提法并不错,只不过仅仅谈到问题的一个方面。造型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形象,不是照搬客观物象,而是有所概括、取舍、调节,以"不似之似"求得收到比生活更高的艺术效果,是很必要的。明沈颢在《画尘》中提出"似而不似,不似而似",从两个方面谈到画境,是很透辟的。清石涛曾题诗云:"名山许游未许画,画必似之山必怪,变幻神奇懵懂间,不似似之当下拜。"黄宾虹说:"绝似物象者与绝不似物象者,皆欺世盗名之画,惟绝似又绝不似于物象者,此乃真画"。有自名不凡者熟谙狂草,当其一挥而就后,人们问写的是什么?他自已也不知道。画界信笔涂鸦者,既不讲求勾、破、皴、擦、点染,更不讲太干,则枯、涩、板、滞而少气韵,太湿、则浮烟涨墨而无纹理了。画的是什么?什么都不是。你说它是"能品",无缘。作者自已嘴里不说,心里想至少也属于"神品"罢!至于有的画逼真,比照片还像,那你去拍照好了,手指一点,多省事。故,傅抱石曾列作画程序:不似(入手)--似(经过)--不似(最后)。虽然不成为一个模式,但很有借鉴价值。
    那么,先生是否要谈谈画的"四品"之说了?
    "品"源于魏晋时期的人物品评,后移为评说中国画优劣并分列等级。首见南朝齐谢赫《古画品录》:"夫画品者,盖众画之优劣也。"在唐代朱景玄《唐朝名画录》的基础上,北宋黄休复在《益州名画录》中重新为画四品编排序列:即逸、神、妙、能(又称四格)。每格均有释义:"画之逸格,最难其俦,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笔简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注:绝版,无可临彷,连作者自已也画不出来了),由于意表,故目之曰逸格尔"。"大凡画艺,应物象形,其天机迥高,思于神合,创意立体,妙合化权,非谓开厨已走,拔壁而飞,故目之曰神格尔。""画之于人,各有本性(一作情),笔精墨妙,不知所然,若投刃于解牛,类运斤于斫鼻,自心付手,曲尽玄微,故目之曰妙格尔。""画有性周动植,学侔天功,乃至结岳融川,潜鳞翔羽,形象生动者,故目之曰能格尔"。唐张怀瓘谈的易懂:"出于天成者为神品,意趣有余者为妙品,仅得形似者为能品"。至于逸品,较难把握。清恽寿平谈到:"天外之天,水中之水,笔中之笔,墨外之墨,非高人逸品,不能得之,不能知之(《南田画跋》)。"此可为列品者参照。对于信笔涂鸦,自诩为逸品者,李修易在《小蓬莱阁画鉴》中有这样的话:"逸格之目,亦从能品中脱胎,故笔简意赅,令观者兴趣深远,若别开一境界。近世之淡墨涂鸦者,辄以逸品自居,其自欺欺人乎?"
    先生,你对画作四品,有什么看法呢?
    还是范仲淹说得好:"前人之述备矣"。要我看,只能说,能品难作,妙品难得,神品难求,逸品难遇,如此而已。国画创作者,不要一味地将自已的作品在"品"中对号入座,但要作为自已给自已进行的接力赛中的一种激励,那便妙趣横生了。
    当然,国画也在发展,有许多新的课题有待于国画工作者去实践。比如,将国画的"笔墨"与西洋画的空间有机地、和谐地结合在一起,是门大学问。有志者不妨其中一跃!

 

 
 资讯排行
    春风十万里 —-梅园吟风月,翰墨共...(279次)
著名画家汪国岛原创技法——超越笔...(259次)
著名书画家李征(墨龙)先生应邀出...(173次)
艺脉传承典范人物——李志松(114次)
 最近展览
·艺无止境——中国当代名家书画艺术大展 京津新城温
·转角——芳之陈艾美人画展 中关村盘古
·梁书、梁西江书画传承作品展 江西省美术
·『筑梦新征程』郭雯师生八人画展 深圳书画艺
·我和我的祖国---惠州画家画惠州作品 中国画学会
·“清风徐来”韩昊山水作品展 爱国路东湖
·2017年中国国家一级美术师郑世武画 浦东新区世
·“象外追维”谢增杰大写意花鸟画展 红桥北大街
·“行一带一路,品墨韵中华”-全国美术 中国国家画
·痕迹:2017瞿顺发水彩画画展 广轩路29
·信笔游之——方广智访问学者山水画作品 中央美术学
 
关于中国美术协会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法律声明 | 服务条款 | 隐私声明
授权者版权所有©2025
电话:010-62873646 传真:010-62873646 电子邮箱:kefu@meishujia.com.cn 联系QQ:2516323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