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来到中国美术协会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商铺建站 | 艺术家建站 | 美术企业建站 | 艺术通 | 管理助手 | 设为首页 | 添加到收藏夹 |
中国美术协会网
搜索排行榜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根•类与形 ——与马西京先生谈画

时间:2008-6-17 15:10:43 点击次数:5428

根·类与形
                       --与马西京先生谈画
传   熙


    马西京先生的一首诗中有这样的佳句:碧草黄,鬓染霜,漫天舞夕阳……,神州沉玉璧,奇卉竞芬芳;盛世鸣百家,典籍倜傥诗成行。这不仅是诗作,也是画论。我们有幸处于中华盛世,迎来了文艺百花葳蕤生光的春天,这中间蕴含着多少劳动者、工作者的耕耘。西京先生把这称为创作的根,即书画工作者要弘扬时代精神。
    有的人说:种瓜不一定得瓜,种豆未尝得豆。这种现象在书画创作中也是常有的。西京先生说,种瓜得瓜,种的是有果之因,便得瓜这一有果之果;种瓜未曾得瓜,种的是无果之因,便得无瓜这一无果之果。总之,果都是有的,类与形不同罢了。
    我觉得,世人常常计较果,于是,名利便应运而生。西京先生说,世人怕果不怕因,菩萨怕因不怕果,因果律是普遍存在的,表现不同罢了。
    类与形这一论题在书画创作领域谈来以久,《广雅》、《尔雅》等等书中有记载。当代的一些美术评论家也谈这一问题,不知你是怎样认为的?
    这是一个大课题,有的人谈到这一问题往往顾此失彼。唐玄庄大和尚译的《心经》中写道:"照见五蕴皆空"。五蕴即色受想行识,亦称五根境。有的人认为,佛都谈到五蕴是遮蔽我们光明本性的坏东西,所以要照见五蕴皆空。那么,衣食住行空得越彻底越好。房子不要烧掉好了,衣服不穿扔掉算了。这其实是外道的断灭空。佛认为五蕴又是妙用, 成所作智就是利用五蕴来成就一切事业的,这叫做妙有真空。
    在画界,有的人认为,画越简单越好,甚至什么都不画,才能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这仿佛达到了禅境。
    偏了,太偏颇了。参禅不是参话头。
    那么,谈的简略一些、通俗一点,类与形怎样反映到画品创作中呢?
    黄宾虹先生提出,"凡画山,不必真似山,凡画水,不必真似水"(《黄宾虹传记年谱合编》),这里所说的"真"指的是山水之色相,即形。而"画山山真,画水水真",这里的"真"指的是山水的法相、神韵,类也。也就是作画不是照相,也不是冥思苦想,而是美术工作者的精神与万法、万有、万物、万类神韵的交溶、磨合、融会贯通。一切事物因缘和合而生, 水波不二,同是湿性。又如镜与影,所现之影,即现之镜。又正如"竹影扫阶尘不动,月轮穿海水无痕"。我们迷于色相向外追求或想入非非,抛离色相,均会落于二边见。要色不异法,法不异色,色即是法,法即是色,色与法一体同观才是。什么观?中道观。
 既然如此,又怎样将其归到根上呢?
    马西京先生说,国画创作者,只有不断加强自已的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修养,文学艺术修养,兼以"木直中绳,柔以为轮"(荀况《劝学》"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且"锲而不舍"(同上),反映人民的心声,体现时代的精神,纲举目张,才能构创和谐画图,使画作趋于至善至美之境界。

 
 资讯排行
    春风十万里 —-梅园吟风月,翰墨共...(281次)
著名画家汪国岛原创技法——超越笔...(259次)
著名书画家李征(墨龙)先生应邀出...(173次)
艺脉传承典范人物——李志松(114次)
 最近展览
·艺无止境——中国当代名家书画艺术大展 京津新城温
·转角——芳之陈艾美人画展 中关村盘古
·梁书、梁西江书画传承作品展 江西省美术
·『筑梦新征程』郭雯师生八人画展 深圳书画艺
·我和我的祖国---惠州画家画惠州作品 中国画学会
·“清风徐来”韩昊山水作品展 爱国路东湖
·2017年中国国家一级美术师郑世武画 浦东新区世
·“象外追维”谢增杰大写意花鸟画展 红桥北大街
·“行一带一路,品墨韵中华”-全国美术 中国国家画
·痕迹:2017瞿顺发水彩画画展 广轩路29
·信笔游之——方广智访问学者山水画作品 中央美术学
 
关于中国美术协会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法律声明 | 服务条款 | 隐私声明
授权者版权所有©2025
电话:010-62873646 传真:010-62873646 电子邮箱:kefu@meishujia.com.cn 联系QQ:2516323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