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丹
王宏江(笔名:王江,字:杰玉)现任中国国画院院长,中国艺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协、书协会员,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新加坡艺术院顾问,中国名人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长城魂当代诗书画家协会高级顾问,担任大型国礼文献《永载中华——中华杰出文化艺术卷》编委会顾问,中国古文化研究学会学部委员,北京千年古韵文化艺术院院长,香港中华民族友好协会书画艺术委员会终身顾问。
作为一名院长,王宏江先生为了宏扬中华民族书画艺术事业,促进祖国文化艺术事业繁荣,也为了给艺术家们搭建一个文化艺术交流的平台,他公而忘私,常年带领众多画家奔波于各种画展和笔会之间;作为一名艺术家,王宏江先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对艺术的追求孜孜不倦,为艺术事业投入毕生精力。他勤奋好学、颖悟精思,早年受教于李可染、李苦禅、王雪涛、叶浅予、黄永玉、崔子范等大师门下,每日耳濡目染,亲见大师挥毫泼墨,受益匪浅。其画取得长足进步,作品日渐突出,并得到众大师们的一致好评。
宏江先生倡导继往开来,但不是完全的横空出世,而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传统中寻找自己的本性和个性。早在17世纪,绘画大师石涛就其画语录中疾呼“笔墨当随时代”尽管这振聋发聩的声音已随岁月流逝,但他们那充满哲学智慧的理念至今仍挥之不去,宏江先生的绘画艺术似乎也追随了“笔墨当随时代”的理念。其画中西结合、突出本色、与时俱进,内涵极为精奥微妙,是画家进入高层次的独抒己见的现象,又是一种无拘无束但又合乎规律的自我发展。其笔下之境犹如水到渠成,会自然而得,其韵、其思、其笔、其墨能令观者览物审意、睹象思境,由画内到画外,由有限到无限,仿佛遨游于无穷的诗境中。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福、禄、寿、喜”、平安顺利、恭喜发财、吉庆有余等都是中国花鸟画艺术千百年来永不衰竭的创作主题,而宏江先生的花鸟多用象征和抽象的表现手法,及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得以广泛传播。他画桃集众家之长,写意和写实并举,笔的运作有序,其桃用红、黄两色,枝叶更是以浓墨、枯墨合水淋漓写之,画出了桃的肥硕、固实、叶的婆娑摇曳之美。观其整体画面,凝重、雍容、典雅、大气,画出了祝寿者所要表达的成功圆满,福寿绵绵的寓意。如此画桃之法,正是宏江先生他“师古法,不泥于古法”、“笔墨当随时代”、“与时俱进”的佐证。
再观宏江先生笔下的《五月枇杷一树金》、《杏花春雨》、《秋实》、《高风亮节》等作品,其画非仅止于笔墨技巧,还以精妙的笔墨含道映物,融灵、通神。是主与客、我与物、形与神、境与道的合体,通过抽象及中西结合的手法,达到立象尽意,以象载道之目的。其画有一种沉郁的北方的诗情画意,此诗情画意,需要“气、韵、思、景、笔、墨”六者的融合,得心中之高情雅意,使“造化”与“心源”自然凑泊,笔下行出奇诡。
宏江先生的画之所以能使人览物审意、心旷神怡,取决于他的个人修养,其心中:“有道,有德,有仁”才能游于艺,才能在外师造化的基础上“钟得心源”而创作出如此让人陶醉的佳作。先生因早年受教于李可染大师门下,因此,其画略带李家绘画之风格“构图饱满、视觉新颖、笔墨浑厚、意境深远”但又不失先生的个性美,其格调之高,用色之雅,清新自然,线条流长,劲而不轻狂。
远观其画犹如万马奔腾,惊涛骇浪,但奔放处却又不离法度,在近观其画之细微处,又能发现先生作画时的用心,其画之精微处让人愈看愈爱,仿佛优游于画作之中。那可谓是精微处照顾气魄之作。
作画贵在人品“人品高,画品不得不高”纵观历史,凡成大器者,定是德才兼备者。宏江先生如今画艺精湛,声名鹊起,但他仍然勤心学习,月无虚华,不骄不躁,潜心研究中国画艺术,始终坚持研究中国画的“笔墨笔运”运用古代经典创造当代佳作,古为今用,始终坚持自己的艺术创造之路。用先生的一句话来诠释其艺术境界那就是:“真正的艺术品是创造而不是模仿或剽窃,独特的艺术风格是在别人从未涉足的地方寻到……”我们衷心的祝愿这位德才兼备,有着美好心灵和极高艺术修养的王宏江先生,在今后的岁月里创作出更多的具有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国画逸品。